这些一拥而上的同IP影片,大部分仅在网络上映,影评网站评分均低于5分,不乏批评和质疑声。
这些作品是对公共IP的公共创作★★,还是网友的说法“蹭热度骗票房”?公共IP的创作边界在哪?记者采访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以及影视行业从业者。
2024年《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之后,出现了多款山寨游戏★。有网友专门直播玩这些山寨游戏,成了网红。这一年,古装男神何中华也上映一部《哪吒之魔童归来》,引来不少网友责骂★★。
这部争议作品曾被网友评选为2023年度“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动画片奖★★。近日★★,因“魔童哪吒”电影创票房纪录,它再次登上热搜,不少自媒体对该影片的解说作品,产生了数十万赞、评、转。
《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再次登上热搜之后★★★,也有网友表达不同意见★★★,认为哪吒闹海、封神大战等故事是国民熟知的公共IP,具有广泛的创作空间★,不同创作者难免会在某些情节上出现相似之处★。
截止到大年初五(2月2日)17时24分,2025年春节档票房(含预售)突破70亿,前后脚的事★,18时03分★★★,一直领跑春节档票房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实时票房(不含预售)达到30亿元,轻松成为中国影史第23部票房30亿+的电.★..
该片上映时★★,曾被影迷误当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续篇★★★,仅一个国庆档便斩获1775万票房★。有媒体发文评价“海报风格是高度借鉴的★★,角色造型是高度撞脸的,主打一个信息差★★★,骗进去一个是一个”★★★。
其中,三维动画电影角色申公豹在2018年登记,显示角色完成日期是2014年3月16日★★★。
当年,《人民文娱》曾发文称★“影片制作粗糙,剧情逻辑混乱★★”,★“海报风格是高度借鉴的,角色造型是高度撞脸的,主打一个信息差,骗进去一个是一个”。
2012年《泰囧》之后,除了徐峥继续拍摄《港囧》《囧妈》,另外有导演拍摄了《越囧》《澳囧》《囧爸》《这个大叔不太囧》等一系列★★★“囧”电影。
郑学知分析,《我是哪吒》系列与“魔童哪吒”系列★,在发布时间上存在交替,需综合考量两部作品在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独创性与连贯性★。
截至2月15日中午,《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超110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2的亚洲电影★★,以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二。
方先生认为★,观众的喜好是衡量影片的标准之一★★★,跟风模仿的作品里也有花精力提升品质的★,应该获得相应的票房,“但那种急功近利,忽悠一个是一个的,被骂上热搜,下次它出品的作品★★★,在审核上★、院线接受度上★,肯定会遇到问题。”(封面新闻)
方先生介绍,这样的小成本作品★,无论网上发行还是上院线,在大热背景下收割一波观众★★,等大家回过味来★,它可能已经赚了。★★★“就是赌赢多赢少。像那种一个IP十几部跟风作品的★★★,控制在一定尺度下,做得干净些★★,谁来维权?很多是大视频平台直接参与出品,在自己的平台上播放。”
根据网票平台数据,截至1月31日中午12时许,2025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40亿人民币。两部电影票房过10亿元。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第一部的结尾东海龙王与陈塘关恢复旧好,并无哪吒同归于尽、肉身毁灭情节。第二部的开篇,则是与饺子导演的《魔童闹海》开篇类似,以哪吒肉身毁灭、重塑肉身开始,并且摒弃了哪吒第一部的造型,而是发顶蓬飞形象出现;申公豹的人设、外形★,以及东海炼狱的情节,与饺子导演的影片高度相似★★。
武汉某影视从业者方先生告诉记者,靠模仿、跟风赚快钱的作品很多,常见的是挂出类似的片名和宣发海报★★★,核心角色相同★★★,但故事★、情节完全不同★,“可能有少部分元素雷同,卡在擦边和不擦边之间★★,这种很难防范也很难杜绝。正主起诉它,会替它扬名炒作,另外还不一定能赢。”
《我是哪吒1》上映于2016年国庆档,比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早3年,获得了1016万票房★★,多次出现在一些少儿影展活动中。影片中,东海夜叉在野心驱使下陷害小龙女并栽赃哪吒,释放出被的龙王三太子与哪吒大战,最终哪吒战胜三太子。其中★★★,哪吒的造型、调皮闯祸的人设★★★、受到小龙女帮助等设置,更贴近2003年央视大型动画片《哪吒传奇》。
对此★,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领域律师郑学知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对热门公共IP的跟风创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更多人参与创作有助于对IP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开发,这种模仿本身并无不妥,不能简单地以知名度或发布时间来判定是否“蹭流量”或★“山寨”。另一方面,部分作品确实存在借IP热度圈钱的现象,会损害观众利益,也会对IP本身造成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曾经大火过的★★“封神”和“狄仁杰”,近5年各自有超过10部“同名电影★★”,且大多只在网络上映★★,评分普遍低于5分。
14日★,封面新闻记者多次联系智杰影业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品方★,相关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他们认为★★★,饺子导演的“魔童哪吒”和申公豹虽有创新★,但并非完全原创,其他创作者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借鉴★★,过度强调“抄袭★★”可能会限制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不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010年徐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引爆★★“狄仁杰★★★”热度,出现了一系列模仿之作★。仅2020年至今,就有狄仁杰之夺命妖僧、天宫蜃楼、幽兵借路等十多部影片,大部分借鉴了徐克版狄仁杰的冠帽形象及亢龙锏武器技能。
2018年至今★,成都可可豆动画公司针对饺子导演的两部影片,已经申请登记了490项作品著作权★★,除了哪吒、太乙真人、申公豹等主要人物★,连太乙飞天猪、渔夫★★★、家丁、士兵★、夜叉等所有配角,和战马、衣服、武器、酒杯等所有道具,以及鹤童补裙子★★★、李靖殷夫人踢键子等场景,都登记了著作权。
不少影迷谈起港片中黄飞鸿系列、赌神系列都会津津乐道。这些系列影片★,大多因为某一部大卖之后跟风而来,有粗制滥造被骂下线的,也不乏被影迷至今奉为经典的,其中一些角色和桥段,二三十年过去依旧让影迷记忆犹新★。
“哪吒”大火的同时,一部2023年上映的《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再次被网友推上热搜★,其中普遍是批评声音。
影片85分钟★★,以哪吒和东海三太子同归于尽、李靖夫妇思念孩儿开始。内容讲述申公豹不满师尊将封神任务交给姜子牙,将被在东海炼狱中的敖霸放出,师徒俩去阻挠太子真人为哪吒重塑肉身,最终哪吒战胜敖霸。
于哪吒的风火轮持续高速运转,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预估票房来到了160亿元。
庭审期间,双方针对两部作品的情节★★★、人物设置、细节元素等方面激辩。2021年5月★★★,法院认为《五维记忆》与《哪吒》电影的相关内容未构成实质性相似★★★,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哪吒之魔童闹海》多人结伴观影比例明显高于档期其他影片,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观影
最近大热的《封神》,除了乌尔善的两部,2019年以来还有13部封神电影,片名分别加上了决战万仙阵、妲己★★、刺杀妲己★★★、祸商、妖灭、纣灭★、托塔天王等后缀词。这些影片的出品,有些比乌尔善早★★,有些则比它晚★★★。
他认为,哪吒的叛逆人设、重塑肉身、与龙族争斗等情节属于公共题材★,在创作中沿用并不构成抄袭★。
有媒体采访影片出品方苏州智杰影业,工作人员回应称★★“网上的批评声音与我们不搭,没有可公布的信息,也不便公布续集计划”★★★。
然而★★,《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中★,哪吒的人物形象较第一部有较大变化,系列作品的中人物形象连贯性缺失★★★,且在宣发过程中让观众误以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篇,存在一定争议;《我是哪吒2》中申公豹的人物形象★★★,与“魔童哪吒”中一定程度的雷同,可能侵犯著作权★★,还需要更多细节性探讨。
2019年8月★★,《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50亿之后★★★,舞台剧《五维记忆》的演员晒出两个作品的系列对比照片★,指控《哪吒魔童降世》在内容★★、细节及海报。年底,舞台剧的出品方中影华腾公司起诉光线万元。
相关的影评及弹幕中,不少网友表示,曾被该片的预告片、海报误导,以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篇而进入影院★★。有影评人认为,《我是哪吒》两部作品前后脱离★★,蹭流量圈钱的意图明显。
自2月8日北美首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掀起观影狂潮。美国洛杉矶首映礼座无虚席,纽约、悉尼等地的影院票务系统一度崩溃,部分场次预售票提前一周售罄。
文章称★,紧跟大片热度“回蹭”并不少见★★,《鬼吹灯之寻龙诀》大卖之后有了《猛鬼吹灯之寻龙诀》,《唐人街探案》热映之后有《唐人街命案》紧随其后。跟风模仿的背后★★★,是草草应付“恰烂钱★★★”地敷衍和疲软,赚取了一时流量,却伤害了观众口碑和中国电影业的未来★★。
《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上映于2023年9月30日,在当年国庆档斩获票房1775万★,当年曾热搜过★★★。
2月10日,光线影业通过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向北京、江苏★、上海的4家游戏公司送达开庭传票,上述公司开发、运营的游戏《仙侠神域》中,使用“哪吒★★★”“哪吒魔王子”相关的美术作品,要求下架游戏并赔偿30万元。
该片在豆瓣被6300多人评分2.5分★★★,比第一部的3★★★.6分要低★★。观众留言,称第一部尽管故事低幼、画风平面★★★,但整体还属正常★★★;第二部则建模粗糙、动作生硬★,片名和人物形象、海报宣传都在往《哪吒之魔童降世》靠★★,是“诈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