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师生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六年来,上海已构建了校级-市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体系,全市高校每年立项的校创★、市创、国创项目总数已超1万项★,财政经费支持累计超1亿元,累计开设1000余门双创教育课程,选课超40万人次,每年超过25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各产业园区和行业企业等共同建成300余个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上海赛区累计近40★★★.13万个项目、160万人次报名参赛★★,获得国赛金奖83项;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金奖项目“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夺得大赛全国总冠军。
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上海也在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通过分类搭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支持高校依托特色优势和学科专业分类建设集成电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利来老牌国际官网。开设微专业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跨学科课程资源,完成课程学习并达到考核要求的可获微专业证书。针对涉外法治★★、区域国别★★★、农业经营等紧缺人才,推进专项班培养,加快需求响应速度。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上海着力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瞻布局一批未来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压缩淘汰一批社会需求趋势减弱、不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点和学位点。出台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和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的实施方案★★,扩大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争取到2026年★★★,理工农医类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招生占比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同时,探索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住企联合培养”★。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沪上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六年来,新增本科专业297个,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6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家、学士学位授予单位5家★★★,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其他13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和58个专业类别,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市情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教育部和上海市签署上海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战略合作协议,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落实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利来老牌国际官网,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性支撑★。 今天的“六年来上海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关注上海如何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利来老牌国际官网,以龙头之力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